感知山东-就在这里

登录 注册 退出

感知山东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文旅

经济转型,金融转型必不可少

时间:2021-10-08人气:作者: 钟德旺

  专家系列谈| 黄益平:要实现好的经济转型,金融转型必不可少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2021国是论坛上,围绕“提升金融体系支持创新的能力”发表观点。黄益平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好的经济转型,金融转型必不可少。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益平:在我看来,供需的良性循环是国内经济大循环很重要的要素。无论是供应结构还是金融体系,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依靠低成本优势,现在则是要靠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从增长模式来看,过去中国是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式增长,现在变成了创新驱动型的增长。这样一种改变对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从优化供给和供应结构来看,最优的供给供应结构能够支撑经济长期增长,什么样的供给和供应结构才是最优?这可能体现在创新能力、技术优势和绿色环保低排放等方面,或者是能真正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此外,供给和供应结构的安全稳定也直接关系到其对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持力度。

  我关注金融问题比较多,如何用创新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这对金融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显然,所有金融改革和发展最终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但最近我们看到金融体系似乎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遇到一些问题。我自己经常关注的一个指标叫边际资本产出率,指的是我们在实体经济中每生产一个新单位的GDP需要几个新单位的基本投入。这个指标在2007年是3.5,现在是7,这意味着生产同样一个单位的GDP需要的资本投入的单位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也就是说我们的金融效率在下降。

  为什么金融效率会下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的金融体系一直在支持着年均9%以上的GDP增长,应该说是很有效的,为什么到今天效率会下降?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了。过去我们这一套金融体系尽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客观来说对支持我们的经济增长一直是有效的,效率也一直很高的。之所以在今天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这套金融体系在支持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没有天然的优势。

  我们的金融体系,从四十多年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机构起步,发展到今天四五千家的金融机构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体系。过去这套体系支持经济增长没问题,但现在很多创新都是民营企业在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这套体系在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因此才会遇到一些问题。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经常提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了英国?我想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也就是说技术可能成熟了,但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的支持,蒸汽机这样伟大的发明无法应用于纺织业、航运业或者铁路。显然,技术要想转化为生产力,必须要有高效的金融体系支撑。

  我认为,提升金融对创新的支持能力,我们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按照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领先国家的标配。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在支持双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这很好理解,如果银行贷款给了一个创新的人,这个人每个月需要考虑现金流的压力,需要还款还利息。如果是股权投资直接给了创新的人,短期不用担心这些事情。当然,股权投资也有潜在风险,投资的企业经营得好,可能带来很高回报,眼光看不准也可能投资打了水漂。

  第二,在可预见的未来,银行和保险机构仍然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怎样让这些机构更好地转型支持金融创新?这在德国和日本有先例可循,这些国家也是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走到国际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的前沿。

  第三,我们现在有些新的创新,尤其是用数字技术支持金融创新,其实是提供了很多好的案例。

  总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认为要实现这样的一个好的转型,金融转型必不可少。


标签: